從學校出來后,王奶奶又帶林風去了村里的小賣部。小賣部的老板是一位姓趙的大叔,他看到林風,熱情地打招呼:“這不是王奶奶嗎?這位是……”“這是蘇秀蘭的兒子,叫林風,從城里來的,回來看看。” 王奶奶介紹道。趙大叔一聽,連忙說道:“哦,是秀蘭的兒子啊!你母親當年經常來我這里買東西,有時候是買幾塊糖,有時候是買一支筆。她每次來都特別有禮貌,還會跟我聊幾句學習上的事情。” 趙大叔一邊說,一邊從柜臺后面拿出一個舊本子,“你看,這還是你母親當年在這里記賬的本子呢,她有時候錢不夠,就會先記賬,等家里有錢了再還。我一直沒舍得扔,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她的兒子。”
林風接過舊本子,輕輕翻開,里面記錄著母親當年買東西的賬目,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1985 年 3 月 5 日,買鉛筆一支,5 分錢;1985 年 4 月 12 日,買筆記本一本,2 角錢……” 看著這些熟悉的日期和字跡,林風仿佛看到了母親當年省吃儉用、努力學習的樣子。他能想象到,母親為了買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可能要省下飯錢,甚至要幫家里多干很多活。這本舊本子,不僅記錄著母親的生活開銷,更記錄著母親年少時的艱辛和對知識的渴望。
接下來的幾天,林風在王奶奶和李爺爺的陪伴下,走遍了青溪村的每一個角落。他去了母親當年放過牛的山坡,去了母親當年割過草的田野,去了母親當年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的河邊。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停下來,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仿佛能聽到母親的笑聲,能看到母親的身影。
在村里的一位老人家里,林風還看到了一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照片上的母親梳著兩條麻花辮,穿著一件藍色的碎花襯衫,臉上帶著靦腆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這是林風第一次看到母親這么年輕的照片,他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復印了一張,珍藏在自己的錢包里。他想讓母親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母親的笑容。
隨著對青溪村了解的不斷深入,林風心中的痛也在慢慢發生變化。以前,他的痛是對母親的思念和對自己以前不理解母親的愧疚;而現在,他的痛中多了一份對母親的敬佩和自豪。他敬佩母親當年的勇氣和堅韌,自豪自己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
在青溪村待了一個星期后,林風決定離開。他知道,母親的故事還在繼續,而他也需要帶著母親的期望和愛,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不辜負母親對他的付出。離開的那天早上,王奶奶和李爺爺還有村里的很多鄉親都來送他。他們給林風裝了很多自家種的蔬菜和水果,還叮囑他以后要常回來看看。
林風坐在車里,看著窗外漸漸遠去的青溪村,看著鄉親們揮手告別的身影,心中充滿了不舍。他知道,青溪村已經成了他心中一個重要的牽掛,這里有母親的故事,有母親的愛,也有他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他會永遠記住這個小村莊,永遠記住母親的教誨,帶著母親的愛和期望,勇敢地面對未來的生活。
車輪再一次碾過坑洼的鄉道,卻不再像來時那樣沉悶。林風的心中,雖然還有痛,但更多的是溫暖和力量。他知道,母親從未離開,她一直都在自己身邊,陪伴著自己走過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車子駛出青溪村的那一刻,林風從后視鏡里望著那棵漸漸縮小的百年老樟樹,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錢包里母親年輕時的照片。照片上母親的笑容依舊靦腆,可他總覺得,那笑容背后藏著些未曾說出口的心事 —— 就像王奶奶和李爺爺提起母親時,偶爾會頓住的語氣,像被風吹起又迅速按下去的衣角,留下一閃而過的隱秘。
“或許,我該再回去看看。”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林風毫不猶豫地打了轉向燈,車輪在鄉道上劃出一道淺淺的弧線,又朝著青溪村的方向駛去。他說不清自己為什么突然改變主意,只覺得心里像壓著一塊沒搬完的石頭,那些關于母親的故事,還沒聽到結尾。
再次回到王奶奶家時,王奶奶正坐在院子里摘菜,看到林風去而復返,手里的菜籃子 “咚” 地落在地上,連忙起身拉著他的手:“孩子,咋又回來了?是不是落下啥東西了?” 林風搖搖頭,眼眶有些發紅:“王奶奶,我總覺得…… 我媽還有好多事沒跟我說,您能不能再跟我講講,她當年離開村子后,有沒有回來過?除了您說的那一次,還有沒有別的時候?”
王奶奶的眼神暗了暗,拉著林風坐在石凳上,轉身從屋里翻出一個褪色的紅布包。布包的邊角已經磨出了毛邊,上面繡著的梔子花圖案也有些模糊 —— 那是母親最愛的花。“這是你媽第二次回來時,偷偷放在我這兒的,” 王奶奶的聲音帶著幾分哽咽,“她沒敢讓村里人知道,就趁著天黑來的,坐了沒一會兒就走了,只說讓我幫她好好收著,要是以后她的孩子來了,就交給你。”
林風的心臟猛地一縮,他顫抖著接過紅布包,指尖觸到布料的瞬間,仿佛觸到了母親當年的溫度。他輕輕打開布包,里面裝著一本泛黃的日記本,還有一枚用紅繩系著的銅制長命鎖。長命鎖的表面已經氧化發黑,刻著的 “平安” 二字卻依舊清晰 —— 那是他小時候戴過的長命鎖,后來搬家時弄丟了,他以為早就不在了,沒想到竟被母親藏在了這里。
“我媽第二次回來是什么時候?” 林風的聲音有些發顫,他捧著日記本,不敢輕易翻開,仿佛那薄薄的紙頁里,藏著能讓他瞬間崩潰的秘密。王奶奶嘆了口氣:“大概是二十年前吧,那時候你應該才五六歲。你媽來的時候眼睛紅紅的,手里攥著這個布包,跟我說她過得不好,可又不敢跟家里說,怕你外公外婆擔心。她還說,要是有一天她不在了,讓我把這個布包交給你,讓你知道,她從來沒后悔生下你。”
林風再也忍不住,眼淚順著臉頰滾落,滴在紅布包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印記。他終于明白,母親為什么很少提起家鄉,為什么每次說起青溪村時眼神都那么復雜 —— 不是她不想回,而是她不敢回,她怕鄉親們看到她過得不好,怕外公外婆為她擔心。那些年,母親一個人在城里打拼,既要照顧年幼的他,又要應對生活的壓力,她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都藏在心里,只在深夜里偷偷對著家鄉的方向流淚。
他顫抖著翻開日記本,母親熟悉的字跡映入眼簾。日記本的第一頁,寫著母親離開家鄉的那天:“1988 年 9 月 12 日,我終于離開了青溪村,帶著外婆偷偷塞給我的五十塊錢,還有王奶奶煮的雞蛋。火車開動的時候,我哭了,我怕我再也回不來了,怕我實現不了我的夢想,怕我讓家里人失望。”
往后的日子里,日記本記錄著母親在城里的生活:她找不到工作時的焦慮,第一次領到工資時的喜悅,生病時的孤獨,還有生下林風后的幸福。“1998 年 7 月 15 日,我的寶寶出生了,我給他取名叫林風,希望他能像風一樣自由,不像我一樣被困在命運里。看著他小小的臉蛋,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2005 年 10 月 2 日,林風今天上小學了,他背著新書包,蹦蹦跳跳地跟我說再見,我站在學校門口,哭了很久。我一定要努力工作,給林風最好的生活,讓他能好好讀書,實現我當年沒能實現的夢想。”
一頁頁翻過去,林風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止不住地往下流。他仿佛看到了母親一個人在出租屋里煮泡面的場景,看到了母親抱著生病的他在醫院里徹夜排隊的場景,看到了母親為了給他買新衣服而省吃儉用的場景。那些他從未留意過的細節,那些母親從未提起過的辛苦,都在日記本里一一呈現,像一把把刀子,扎在他的心上。
“2010 年 5 月 18 日,我今天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我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錢治療。我不敢告訴林風,也不敢告訴家里人,我該怎么辦?林風還那么小,他不能沒有媽媽。” 看到這里,林風的心臟像是被生生撕裂,他終于知道,母親的病不是突然患上的,而是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確診了。母親為了不影響他的學習和生活,一直瞞著他,獨自承受著病痛的折磨,直到再也撐不住了,才不得不告訴他真相。
日記本的最后一頁,寫著母親第二次回到青溪村的那天:“2003 年 11 月 7 日,我偷偷回到了青溪村,看到外婆家的老房子已經破敗不堪,心里好難受。我不敢讓村里人看到我,只能趁著天黑去看了王奶奶。我把林風的長命鎖和我的日記本交給她,要是有一天我不在了,希望林風能知道,媽媽永遠愛他。”
林風合上日記本,緊緊抱在懷里,仿佛抱著母親的整個一生。他終于明白,母親的愛從來都不是轟轟烈烈的,而是細水長流的,是藏在每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里的,是用她的生命和尊嚴換來的。他以前總覺得母親不理解他,總覺得母親對他太嚴格,可現在他才知道,那些所謂的 “不理解” 和 “嚴格”,都是母親用她的方式在保護他,在愛他。
王奶奶看著林風悲痛的樣子,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別太難過了,你媽要是知道你現在這么懂她,她肯定會很開心的。她這一輩子,苦啊,可她從來沒抱怨過,心里裝的全是你。” 林風點點頭,擦干眼淚,眼神變得堅定起來。他知道,他不能再沉浸在悲痛里,他要帶著母親的愛和期望,好好生活下去,完成母親當年沒能實現的夢想。
接下來的幾天,林風拿著母親的日記本,走遍了青溪村的每一個角落,試圖尋找母親當年留下的痕跡。他去了母親當年讀書的小學,在教室里坐了很久,想象著母親當年在這里學習的場景;他去了母親當年放過牛的山坡,迎著風,仿佛能聽到母親當年的歌聲;他去了母親當年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的河邊,撿起一塊石頭,扔進水里,看著泛起的漣漪,仿佛看到了母親當年的笑容。
在村里的一位老人家里,林風還聽到了一個關于母親的秘密。老人說,母親當年離開家鄉,不僅僅是為了讀書和實現夢想,還有一個原因是她愛上了一個城里的男孩,可外公外婆不同意,覺得那個男孩不靠譜,怕母親嫁過去會受委屈。母親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才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鄉。可后來,那個男孩卻辜負了母親,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拋棄了她。母親一個人帶著身孕,在城里艱難地生活,從未向家里人提起過這件事,怕外公外婆擔心,也怕被鄉親們笑話。
林風聽著老人的話,心里更加難受。他終于明白,母親當年為什么那么堅強,為什么那么不容易。她不僅要承受生活的壓力,還要承受感情的背叛,可她從來沒在他面前表現出一絲脆弱,總是用微笑面對生活,用愛呵護他成長。
在青溪村待了半個月后,林風決定離開。他要帶著母親的日記本和長命鎖,回到城里,把母親的故事整理出來,寫成一本書,讓更多的人知道母親的堅強和偉大。他還要成立一個基金會,幫助那些像母親一樣在困境中掙扎的女性,實現她們的夢想,讓她們不再像母親一樣孤單和無助。
離開的那天,村里的鄉親們都來送他。王奶奶給了他一袋梔子花干,說那是母親當年最喜歡的花,讓他泡在水里喝,就像母親在他身邊一樣。李爺爺給了他一把自己做的木梳,說那是用村里老樟樹的木頭做的,讓他每當看到這把木梳,就想起青溪村,想起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