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二人來到小廚房,小廚房在主院的后邊,又靠近老夫人的院子,但白家節儉,主家的吃食都是走的大廚房,因此小廚房修建后也沒有開過火,但隔三岔五的還是有人打掃的。
柳葉進了小廚房就不住的打量,廚房不大,就只有大廚房五分之一的大小,就一個大灶,因為沒有開過灶,因此灶上沒有鍋,隔壁還有個小儲物間,。
“阿娘,這小廚房挺不錯的,咋沒有開過火?”柳葉問。
張秀芳回道:“老夫人節儉,覺得大廚房就夠做吃食了,小廚房這邊再開火,倒是浪費柴火。”
柳葉聞言,心下咋舌,沒想到三品的誥命夫人如此的節約,連開個小廚房,都要算著賬。
但后來柳葉才知道,哪里是老夫人節儉,而是老夫人借此宣揚自家的節儉。
畢竟蜀地這邊有井鹽、蜀錦、茶葉,都是來錢的東西,在這里當官不表現得節儉一些,只怕朝堂的人就要懷疑白大人貪污了金銀財物,家里才能大肆揮霍。
張秀芳將廚房的窗戶推開,關了門,找了個能夠看到窗戶外的角落,將保護放在靠墻的案板底下,想借著墻壁遮擋住外面的視線,同時好盯著外邊沒有人偷聽。
包袱里放著的是張秀芳從干娘那里傳來的菜譜,是傳家之物,由不得她不謹慎,而且這東西的來歷有些不大好說,反正不大正經,因此張秀芳更加警惕了。
“阿娘,咋有這么多本?”柳葉手快,將包袱與桐油紙拆開來,本以為就一兩本書,沒想到竟然有**冊。
張秀芳道:“這里邊有三套書,這一本是做點心的,我之前數過,竟有五六十種。有蒸制的點心、炸貨還有烘烤的、水煮的。但我不大認識字,只會其中十來種簡單的,還是你老阿奶在的時候她手把手教的。”
柳葉聞言,就從張秀芳手里拿過書冊,翻開來看,令她有些驚訝的是,上面抄錄的文字還挺端正,蠅頭小楷,算不得寫得有多好,但能看明白。
粗粗的翻了一下,每樣點心,就記了個名字,材料份量,跟大致的做法。寫得很簡略,而且有些地方的字體比劃飄忽,顯然是抄錄的人心里慌張,手下的筆畫也亂了。
張秀芳見柳葉看得認真,隨口問道:“看得這么入神,這上邊的字,你認得全不?”
柳葉道:“阿娘,阿爹教的那些字我都記住了,你跟阿爹不在家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我還跑到隔壁的院子,找那個老賬房蘇娘子問過。”因此,柳葉早就將這里的字認全了的,就連好些變體字,也認得的。
張秀芳聽了這話,雖然高興,但還是彎腰一巴掌打在柳葉的屁股上,手不重,嘴里嗔怪道:“誰叫你亂跑的,不是說了叫你待在屋里別亂跑嗎?要是跑出去被拐子抱跑了咋辦?”因著聞家三個孩子模樣都不差,因此張秀芳跟聞狗兒上差的時候,再三叮囑家里的孩子不許出門。
柳葉討好的笑道:“阿娘,我沒亂跑,我就去隔壁的院子,找蘇娘子問字。別的,哪里都沒有去。”
張秀芳這才消氣,隨后拷問道:“我跟葛大娘她們出門將門從外邊鎖的,你怎么跑到隔壁院子的?”
柳葉嘿嘿笑道:“后墻根不是有個狗洞嗎?我鉆過去的。”
張秀芳無奈,拍了一下她腦袋:“狗洞你也賺?咋那么皮。”
柳葉討好道:“我最開始可聽話了,就在家復習阿爹教的字,但好多字一次記不住,我問阿姐跟阿兄,他們也記不清楚,我聽到隔壁有動靜,就大著膽子攀墻頭問院子里的人,那蘇大娘就我拿著草紙認字,考了我幾個字后,就指點了幾句。后面我爬狗洞過去,給她打掃院子,她就不嫌我煩,就偶爾教我一些,我現在三百千都記完了,還學了些說文解字。”
柳葉說著,張秀芳眼眶微微泛紅,覺得是他們做父母的沒用,反倒耽擱了柳葉。
她女兒如此的聰慧,就跟著聞狗兒這個半吊子,就學會了不少字,蘇賬房那邊能教的又有多少,就靠著這些就認全了字,說出去誰不說句聰慧,是個讀書的根苗,可跟著他們這不中用的父母落了奴籍,失了科舉的機會,著實讓人難受。
柳葉瞧見張秀芳紅了眼,想了想就明了緣故,就故意抱怨道:“不過后面蘇賬房教我學啥子論語,我記了幾句,但理解不了意思,蘇賬房就拍我腦袋,說我只是個死記字的,空有一副好記性,卻是個榆木腦袋,進學堂是最招先生氣的那種。阿娘,你說蘇賬房要求也太高了,我能認識字就不錯了,科舉那是天上的文曲星才能干的事情,我哪里做得了?”
聽她這樣說,張秀芳好受了些,只因柳葉現如今的年紀小,張秀芳沒想到她竟如此的老成,還能想出這些話兒來寬慰人。
張秀芳心里想著,他們夫妻雖然有些小聰明,但前邊兩個都是內秀的,不算多出眾,老三雖然看起來聰明,但想來一樣的血脈,她再聰明也不過是比她哥姐強一點兒,只是外露的聰明勁兒,才顯得格外的精明。
扯了一堆閑話,張秀芳又拿出另外兩本冊子:“那本是點心,這兩本是做鹵菜、醬菜、涼菜、各種醬醋的。這五本,才是好東西。”
柳葉聞言,就伸手拿了一冊,翻看來一瞅,驚訝的瞪大眼睛。
只見上面用蠅頭小楷寫著:
【冬瓜皮湯瓜皮三錢蜂蜜若干加水煎熬入蜜常服止咳疾】
又翻了兩頁:
【魚腥草銀花豬肺湯鮮草一兩金銀花五錢杏仁五錢豬肺四兩豬肺切片手擠去血沫燉煮成湯常服止咳消肺熱】
柳葉闔上書冊,這居然是藥膳!
這東西在哪個時候都是好東西!
柳葉雙眼亮晶晶的看向張秀芳:“阿娘,這可是好東西。”說著,她低頭將五本冊子翻看了個遍,發現最后一本冊子是“粥篇”但沒有寫完,越到后面書寫的筆畫越飄忽,顯出抄錄者慌亂之感。
柳葉看向張秀芳,小聲的問道:“阿娘,這書它來歷……正經嗎?不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