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娘子剛才還平靜的面容立時就顯露出驚訝的神情,她不由得睜大了眼睛,覺得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
這寒冬臘月的,咋還有盛開的花兒?
湊近了瞧,才發現不是什么真花,而是花模子印出來的不知什么東西做的糕點。
眼前的這兩碟子糕點,一碟子顏色好看,花型也好看;另外一碟子外面晶瑩剔透露出里面的顏色來,瞧著也喜人。
方娘子有些有些不確定道:“這東西,真能吃?”往常這花模子也做糕點,但都是糯米粉蒸餅,用些東西染色,那些染料有毒并不能吃,大多是用來祭祀用的。
張秀芳笑道:“自然是能吃的。這一碟子水晶糕,紅的是紅豆泥的,黃的是姜黃染的,綠的是綠豆泥,紫的是用的血皮菜,里面加了堿,又用蜂蜜調了味兒,吃不出堿的苦味兒,這藍你猜是用什么染的?”
“是……紅藍花?”方娘子遲疑的猜道,此刻她的心神不由自主的隨著張秀芳的話而動。
張秀芳搖頭:“是靛青泥,我著人問過了,靛青泥可以適當的吃些,說做靛青泥的時候上層的浮沫曬干的藍色粉末還是一味藥,是可以入口的。這水晶餅,有五種顏色,就取了個名兒,叫五色水晶花餅,代表五行。這花餅,這白黃相間的是迎春花,這粉白的是荷花,這黃白的是菊花,最后一個是紅梅。”
“這春夏秋冬都有了,這花餅叫什么名兒?”方娘子聽了這話就笑問道。
張秀芳回道:“這餅還沒有想出名兒來,這不就指著你幫忙出出主意,我是個腦子不靈光的,那水晶糕還是看著外面的顏色透才想出個名兒來,這花餅就真想不出來了。”
方娘子聞言,心下高興,就幫著想名兒,嘴里道:“這有四時之花,迎春花又名金英,要取個吉祥富貴的名兒,就叫金英獻瑞,如何?”
“好名兒,聽著既文雅又喜慶。”張秀芳立即稱贊道,隨后等著方娘子給其它的三種糕點取名兒。
方娘子沉思片刻,又順著方才的糕點名兒,取了三個吉祥的名兒:“荷花這個就叫芙蕖逐月,菊花的就叫延壽客至,梅花的就叫冰魄銜福。”
張秀芳聽了,笑著回道:“我聽著都好聽,但我不識字兒,也沒讀過書,倒不知這里面有什么典故,勞娘子跟我說說,也叫我漲漲見識,別人問起來,我也好吹噓兩句,賺個薄面兒。”
方娘子聽了這話,也有兩分自得,對張秀芳道:“我是白家的老人,從老夫人生了大人后,就進府伺候家里的主子了,也曾跟在老夫人身邊學了些東西,念叨兩句詩詞。有倒是花好月圓,便有了芙蕖逐月,圖個圓滿;菊花古時又稱延壽客、寒花、寒英,就取延壽客這別名,圖個吉利;寒梅凜冬盛開,為冰之魄雪之精,就有冰魄之稱,取個冰魄銜福圖個福氣。”
“你老真真有大學識,旁人皆不如你。”張秀芳其實沒聽懂,但她一副敬佩的模樣,讓方娘子覺得她這人老實,說的話肯定不虛,就尤為的自得。
方娘子自謙道:“我算什么有學識,不過是跟在了夫人身邊,跟鸚鵡學舌似的學了幾句。”
她話雖然這樣說著,但是張秀芳卻瞧出了她眼底的自得,又夸了幾句,好話說個不停,但張秀芳確實不是什么善于言辭的人,來來回回就那幾句。
夸了半晌后,張秀芳就問道:“娘子覺得這兩樣點心可還入得眼?元宵節上端上桌,可會丟了咱們府里的臉?”
方娘子笑著道:“整個蜀地都沒有這樣好的點心,這不僅不會丟臉,反而還是長臉露面的事兒。我瞧你這個做的倒是好,但還不夠精致,那些夫人主君們最是挑剔不過,花模子太粗糙了,等一下我就去跟庫房那邊說,讓他們去鑄幾副好的銀模子來。等個兩三日差不多就弄出來了,到時候你重新做幾個好的,我帶你一起去侍君跟前請個安,只怕你還要得一些賞錢才是。”
張秀芳聽了這個話舒了一口氣,對方娘子道:“賞錢什么的我不敢想,只求能入得侍君的眼就好,如果真有個什么賞錢,也是你老的功勞,若不是你老給我批條子,又讓我去小廚房去琢磨這些東西,我也弄不出來。”這話里的意思就是她一個人不貪這個功,即使得了賞錢也會跟方娘子分潤。
方娘子聽了這話,臉上的笑容更盛了幾分,她就喜歡跟張秀芳這樣懂事的人打交道。
張秀芳這邊允諾了好處,方娘子也沒有虧待張秀芳,對張秀芳道:“這兩日你也不必回廚房當差,就琢磨一些新東西,看看能不能把東西做得更好,廚房里的差事兒有李娘子擔待著。”
“是,多謝娘子。”方娘子這話就相當于給張秀芳放兩三天假,張秀芳自然高興。
方娘子做了一個順水人情也很高興,她什么力也不出,人情就到手了。
唯一勞心出力的就一個李大花,但她什么也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敢說什么。
張秀芳就道:“娘子叮囑,我自當記在心間,等明后天我要做出新的來,還要勞煩娘子幫忙點評。”
“你只管拿來就是,如果還有什么新鮮的吃食,一并弄了來,我自會到主子跟前為你請功。”方娘子道。
張秀芳就回她:“娘子也知我這個人不大聰明,能做出這些個點心,還得是我那小幺兒機靈,才想出了一個法子,旁的我暫時想不出來,只能慢慢琢磨了。”
“那你家的小丫頭還有幾分機靈,他年齡雖然小,但能想出這些法子,說明是個能干的這樣吧,等回了主子之后,就給你家小丫頭個粗使丫頭的月例,等她能上手做點心饅頭這些之后,再升她三等丫頭的月例。”
張秀芳忙不迭地道謝,好話又說個不停。隨后就將那兩盤子點心留在了方娘子的屋里,告辭離開。
離了芳娘子那邊張。秀芳就往小廚房而去,一路上慢慢地琢磨著,自己先前的話有沒有說的不對的地方,確定自己沒有拿一點回叉了之后,她才松了一口氣,在回去的路上又想著。
即使自己和幺兒還能弄出什么好東西,也不能一并拿出來,一次性將主子的胃口養大了,后邊再拿出差不多的東西來,主子反倒會不滿意,還不如慢慢來,一點一點的進步,能在主子跟前留下個好印象。
張秀芳提著食盒離了小廚房后,柳葉就出去找來了一些篾片、做面點的造型小棍,嘗試一下能不能在白蕓豆泥上做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