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谷場上的燈火還沒熄,狗子突然湊過來,手里捏著塊皺巴巴的紙,他指著上面歪歪扭扭的 “蜜餞” 二字,撓著頭問:“鹿鳴哥,這倆字念啥來著?”
鹿鳴接過糖紙,指尖在字上劃了劃:“這是蜜餞,這東西比飴糖還甜。” 他頓了頓,看著狗子問道:“這哪來的?”
“糖鋪老板家八歲兒子寫的。” 狗子咧著嘴笑,露出兩排白牙,“你們買糖的時候我看到那東西新奇,問他那是啥,他說蜜餞,我當時沒記住又問了句蜜什么來著?那小孩正在邊上練大字,便直接寫了給我,說讓我忘了就看看。”
這話像顆石子投進水里,幾個剛從王家屯回來的村民都圍了過來。栓柱想起酒樓賬房先生筆下的數字,一橫一豎都透著規矩,再看看自己平時在地上劃的歪歪扭扭的記號,突然嘆了口氣:“別說賬房先生,咱們連八歲小兒都不如。”
林茂看了眾人一眼:“咱村不是沒人能教。”
眾人頓時靜了下來,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村東頭那間矮屋。那里住著趙閑庭,是村里唯一還捧著書本的年輕人。他祖父趙鶴遠曾是士人,當年一起逃荒到青溪村,還開過幾年村塾,鹿鳴他爹就是那時候識的字。后來村民們覺得種地才是正經事,學那些 “之乎者也” 頂不上一碗飯,來的人越來越少,村塾也就散了。連趙閑庭的爹趙執信都把書本束之高閣,天天扛著鋤頭下地,見兒子拿起書本還覺得他不務正業。
“趙先生肯教嗎?” 栓柱搓著手問,眼里帶著點期盼。他白天在王家屯,連布莊老板說的 “尺” 和 “寸” 都分不清,鬧了不少笑話,此刻想起還覺得臉上發燙。
“得去問問。” 林茂站起身,“明兒我去趟趙家。”
白未晞站在燈影里,想起在邙山的時候,老樹精告訴她木牌上是一個叫蘇文遠的人給她起的名字,還說了這名字的含義,她很喜歡。所以,她認識自己的名字,也只認識自己的名字。可除此之外,那些所謂的字在她眼里,跟山間的亂枝沒什么兩樣。
“那些彎彎曲曲的,很重要?” 她忽然問石生,指尖無意識地在種子袋上劃著。
石生愣了愣,想起王家屯里那些賬本和招牌,點頭道:“重要得很。不認字,就像摸著黑走路,遲早要跌跤。”
第二天一早,林茂就帶著兩斤野豬肉去了趙家。趙閑庭正在院里曬書,見村長來了,趕緊放下手里的木板,袖口沾著的墨跡蹭在藍布衫上,看著有些顯眼。他爹趙執信扛著鋤頭從地里回來,見這陣仗,臉頓時沉了下來:“又來勸他不務正業?”
“執信你別急。” 林茂把肉往桌上一放,“我是來求閑庭的,想請他開村塾,教村里的娃認字。”
趙執信愣住了,手里的鋤頭 “哐當” 掉在地上,砸起一片塵土。趙閑庭卻眼睛一亮,懷里的書本差點滑出來:“村長是說…… 要開村塾?”
“對。” 林茂看著年輕人眼里的光,想起當年趙鶴遠教書時的模樣,“咱村不能總困在山里,娃們得學著認認外面的世界。”
重開村塾,這件事一直是祖父的執念,趙閑庭自是欣然應允,只是祖父已駕鶴西去,沒能看到這一天,他心里默念著,希望祖父泉下有知,也算告慰了。至于趙執信,雖依舊不喜兒子整日與書本打交道,但也并未阻攔,只是沉默地看著父親生前常坐的搖椅發呆。
消息傳到曬谷場時,村民們炸開了鍋。有拍手叫好的,也有猶豫的,說耽誤了下地咋辦。直到鹿鳴說起王家屯賬房先生的本事,又講了不識字的各種不便,大家才漸漸動了心。
“我家狗子要學!” 狗子娘第一個舉手,想起兒子把那張皺了的紙看了又看的模樣,眼圈有點紅。
“我也要去!” 杜云雀 “蹭” 地舉手,小臉上滿是堅定。
“女娃娃學字做什么,還不如多幫幫家里的忙!” 栓子娘白了她一眼,語氣帶著不屑。
“學,青竹也去!” 林茂直接出聲,語氣不容置疑。
有了村長這句話,好幾家的女孩們便搖著大人的胳膊,眼睛里閃起點點星光。
林茂見差不多了,雙手向下一壓,示意大家安靜:“閑庭做先生教娃們認字,總不能讓他自己貼錢買筆墨。” 他開門見山,“咱得湊點束脩。”
“束脩是啥?” 狗子娘沒聽過這詞,忍不住問。
“就是給先生的錢,或者糧食、菜都行。” 鹿鳴解釋道,他爹當年上學時,就給趙鶴遠送過自家種的糧食。
這話一出,村民們便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說家里剛分了野豬肉,能送兩斤的;有說地里的白菜快熟了,每月送一捆的;栓柱琢磨著自家編的竹筐結實,或許能頂個學費,也舉了舉手。
“我看這樣。” 林茂想了想,“一個孩子一年束脩五百錢,有錢出錢,有糧出糧,實在拿不出的,幫著學堂修修桌椅、挑挑水也能抵。咱們村里人都知根知底,誰家什么情形,大家也都清楚,別總想著占便宜!” 他頓了頓,看向眾人,“另外,村里那片油茶林,往年的收成都是分了,今年留一半,賣了錢專門給學堂買筆墨紙硯,由鹿鳴管著,賬目公開,大家都能看。”
“那家里沒人上學的怎么說?” 孫大虎看了眼邊上兩個面黃肌瘦的小丫頭,出聲問道。
“爹,我十歲了,能幫家里做事,二丫才五歲,就讓她去上學吧!” 大丫怯生生的說道,小手緊張地攥著衣角。
“學什么學,大老爺們講話哪有你們小丫頭插嘴的份!” 孫大虎的娘孫李氏雙手叉腰扯著嗓子吼道,唾沫星子都濺到了跟前的人身上。
見狀,孫大虎的媳婦劉雨連忙將大閨女往自己身后拉了拉,隨即看向不遠處的兩個人,那是一對四十來歲的夫妻,正低著頭,躲閃著女兒期盼的目光。
“不同意的可以不出。” 林茂眼皮子抬了抬,繼續說道,“不過以后再想送孩子進來,筆墨紙硯自備就是了。”
此話一出,本不打算送孩子去學的頓時面面相覷,心里都打起了算盤。
“給大家一晚上考慮時間,都回去好好想想!” 村長林茂抬頭看了看天色,日頭已經偏西,說完便負手離開,留下一眾人在曬谷場議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