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洽談會雖然結束了,但它引發的風波卻在研究院內部持續發酵。
以孫志遠副院長為代表的一部分人,雖然對某些過于激進的方案有所保留,但確實被趙凱描繪的“商業藍圖”和“以商養文”的前景所打動。研究院經費長期緊張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能通過數字化項目獲得巨額資金,無疑能解決很多現實問題。
“老院長,我覺得趙總的話,雖然直接,但也不無道理。”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孫志遠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能總是抱著金飯碗要飯吃。適度的、可控的商業開發,未必就是洪水猛獸。有了錢,我們才能買更好的設備,請更多的人才,做更深入的研究啊。”
他身邊也有幾位中層干部附和。
而另一部分以秦漠和一些老專家為代表的人,則堅決反對過度商業化,認為必須堅守文化保護的底線。
院長陷入了兩難。他理解孫志遠的現實考量,也更認同秦漠和姜窈對文化本位的堅持。
就在研究院內部為此爭論不休時,外部的暗箭也射來了。
幾篇角度刁鉆的媒體報道開始在網上流傳。有的質疑“數字飛天”項目的巨額投入是否值得,暗示其是“面子工程”;有的則含沙射影,指責姜窈“假清高”、“手握金礦卻不肯開發,是否別有用心?”;更有甚者,將姜窈北京家族的內部斗爭與敦煌項目聯系起來,暗示她拒絕商業化是為了積累個人資本,與家族對抗。
這些報道顯然背后有人推動,意圖混淆視聽,給姜窈和數字化項目施加輿論壓力。
“肯定是那個趙凱搞的鬼!談不攏就玩陰的!”周韻氣得滿臉通紅。
馬躍也憂心忡忡:“網上已經有些不明真相的網友被帶節奏了。”
姜窈看著那些充滿惡意的報道,心情沉重。她不怕正面沖突,但這種來自暗處的詆毀和輿論綁架,讓她感到惡心和疲憊。她意識到,僅僅被動防御是不夠的。
面對內部分歧和外部壓力,姜窈知道,必須拿出一個既能堅持原則、又能展現商業可行性的方案,才能破局。
她再次找到了秦漠,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密談。
“我們不能完全拒絕商業,那樣會失去很多支持,也堵死了自我造血的可能。”姜窈分析道,“但我們也不能被資本牽著鼻子走。我們必須自己掌握主導權,定義屬于敦煌的商業化模式。”
秦漠表示贊同:“關鍵在于‘度’和‘品’。商業合作必須符合敦煌的文化格調,不能低級趣味,不能過度開發,收益必須主要用于文物保護。”
兩人達成了共識。接下來幾天,他們幾乎形影不離,一起埋頭研究,結合姜窈對市場的理解和秦漠對文化的把握,共同起草了一份《“數字敦煌”文化價值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規劃方案》。
這份方案的核心要點包括:
1.分層授權,精品策略:將數字資源劃分為不同等級。核心、高敏感度資源僅用于研究、教育和非營利性傳播;部分具有較高藝術美感、辨識度且非核心的圖像、紋樣,在嚴格審核和限定用途的前提下,可與具有良好品牌口碑和設計能力的機構進行限量、高定的聯名合作,確保產品的高品位和文化尊重性。
2.數字藏品,藝術優先:發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藏品,但摒棄炒作模式。每一件數字藏品都必須是經過精心藝術再創作、附帶詳細文化解讀的“數字藝術品”,限量發行,收入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壁畫修復和青年學者培養。
3.沉浸體驗,教育為本:開發VR/AR沉浸式體驗項目,但定位為“高品位的文化教育產品”,而非娛樂游戲。注重知識性、藝術性和體驗感,票價合理,面向真正對敦煌文化感興趣的受眾。
4.品牌聯盟,價值共贏:尋求與具有文化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頂級品牌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共同推廣敦煌文化,而非簡單的形象授權。
方案完成后,姜窈和秦漠一起向院長和核心領導班子進行了匯報。
姜窈負責闡述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和創新性,秦漠則從文化保護的角度,論證了該方案如何能在開發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守護敦煌的文化內核和尊嚴。
他們的方案思路清晰,立場堅定,既考慮了現實需求,又堅守了文化底線,展現了一種不卑不亢、自信從容的態度。
院長聽完,久久不語,最終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太好了!這個方案,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它守住了我們研究院的魂!就按這個思路來!”
就連之前有所動搖的孫志遠,在仔細閱讀了方案后,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最終表示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