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老那里出來,姜窈的舌尖還殘留著磚茶的苦澀。她知道,僅僅靠口頭說服是沒用的,她需要一場實實在在的“勝利”,來證明科技的價值,哪怕是在一件小事上。
機會很快出現了,而且就在她切身相關的生活問題上。
研究院生活區的老舊供水系統,因為管道年久失修和本地水質問題,出水不僅水量小,而且時常渾濁泛黃,帶著泥沙和鐵銹味。這已經影響了所有住戶的生活質量,但大家似乎都習慣了,或者說,對改變不抱希望。
姜窈決定就拿這個“水”問題開刀。
她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帶著便攜式水質檢測儀,對不同樓層的出水點進行了抽樣檢測。數據顯示,濁度、總硬度、鐵、錳等指標嚴重超標。她又通過衛星地圖和有限的基建資料,大致分析了供水管網的布局。
然后,她寫了一份簡明的報告,附上檢測數據和分析,提出了一個“生活區供水系統優化方案”,建議更換部分老舊管道,并加裝一套集中式的過濾軟化設備。她將報告提交給了后勤部門。
結果可想而知。后勤部門負責人看著報告,苦笑著搖頭:“姜組長,您的心意我們領了。但是,改造管網工程量大,涉及經費也多,需要打報告申請,層層審批,沒個一年半載根本批不下來。至于您說的那個過濾設備,院里經費緊張啊……”
姜窈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果。她本來也沒指望研究院能立刻解決。
“如果院里暫時有困難,我個人可以先提供一套小型的、模塊化的智能水處理系統進行試點,效果好的話,再考慮推廣。費用由我的項目經費支出。”她退而求其次。
后勤負責人有些猶豫,但看到姜窈堅持,而且不用院里出錢,也就勉強同意了,但要求不能影響正常供水,安裝需要由他們的人配合。
姜窈雷厲風行,立刻通過自己的渠道訂購了設備。幾天后,設備到位,她直接在宿舍樓的供水入口處,帶領著后勤指派的兩個半信半疑的工人,開始安裝。
她挽起袖子,親自上手接線、接管、調試設備。工人們看著她熟練的動作和那些看不懂的英文標識的精密儀器,面面相覷。這個北京來的大小姐,好像真的有點不一樣。
安裝過程并不完全順利,老舊的管道接口不匹配,需要額外改造;電路負載也需要重新計算。姜窈沒有氣餒,她一邊查閱資料,一邊現場設計轉接口,調整安裝方案。她那專注而專業的態度,漸漸感染了旁邊的工人,他們也從一開始的敷衍變得認真起來。
秦漠恰好從洞窟工作回來,路過生活區。他看到姜窈正蹲在管道旁,手上沾著油污,正對著一個儀器屏幕調整參數。夕陽的余暉灑在她身上,為她精致的側臉鍍上了一層金邊,與周圍粗糙的環境形成一種奇異的和諧。他腳步頓了一下,眉頭微蹙,卻沒有像上次那樣出聲斥責,只是默默地看了一會兒,然后轉身離開。
幾個小時后,系統終于安裝調試成功。當清澈、柔軟、毫無異味的水流從水龍頭里嘩嘩涌出時,負責配合的工人驚喜地叫了起來:“哎呀!這水可真清!摸著都不一樣!”
消息很快傳開。研究院的同事們起初不信,直到他們親自跑到姜窈的宿舍,或者安裝了分流凈水器的公共水房,看到那判若兩水的景象,才不得不信。
雖然這只是一件與核心業務無關的生活小事,但切實改善了大家的生活質量。不少人看向姜窈的眼神,少了幾分輕視,多了幾分好奇和感激。至少,她不是一個只會指手畫腳、高高在上的空降領導,她有能力,也愿意動手解決問題。
王副主任特意過來道謝,語氣真誠了許多:“姜組長,真是太感謝您了!這可解決了我們老大難問題了!”
姜窈只是淡淡一笑:“舉手之勞。”
她回到宿舍,用凈化后的軟水泡了一杯自己帶來的明前龍井。茶葉在晶瑩的玻璃杯中舒展,清香四溢。她看著窗外逐漸籠罩下來的暮色,戈壁的風依舊在呼嘯。
第一場小小的博弈,她贏了。但這只是開始。她知道,更大的挑戰,關于理念、關于信任、關于如何用代碼叩開千年藝術大門的硬仗,還在后面。
而那個叫秦漠的男人,他沉默離開的背影,又意味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