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之約
第一章日晷與舊經卷的相遇
冬至的晨光帶著清冽的暖意,斜斜地灑在“時光之墟”文物修復工作室的窗臺上,落在蘇晝面前的青銅日晷上。日晷的指針在表盤上投下纖細的影子,隨著晨光移動,像是在無聲地丈量著時光的流轉。蘇晝指尖拂過日晷邊緣的紋路,突然想起外婆生前常念的《詩篇》:“白晝屬你,黑夜也屬你;亮光和日頭是你所預備的?!?/p>
“請問,這里能修復宗教古籍嗎?”一個溫潤的聲音從門口傳來,打斷了她的專注。蘇晝抬頭,撞進一雙如冬夜星空般沉靜的眼眸里——男人穿著淺灰色羊毛衫,外面套著一件黑色大衣,手里抱著一個深棕色的木盒,盒蓋上刻著繁復的纏枝紋,一看便知是年代久遠的物件。
“我是蘇晝,這里的修復師?!彼鹕?,指了指旁邊的工作臺,“您先坐,我看看古籍的破損情況?!蹦腥藢⒛竞蟹旁谂_上,打開的瞬間,蘇晝不由得屏住了呼吸——里面是一本19世紀的《圣經》譯本,封面是暗紅色的皮革,書頁邊緣泛著柔和的米黃,扉頁上用鋼筆寫著《詩篇》第八十九章的句子:“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p>
“我叫陸夜,神學研究員?!蹦腥说穆曇魩е鴷須猓斑@是我祖父留下的經卷,他曾是教會的牧師,臨終前說這書‘藏著晝夜的奧秘’。我在檔案里查到,你擅長修復與‘時間’相關的文物,還研究宗教典籍,或許能看懂它的特別。”
蘇晝接過經卷,指尖觸到細膩的皮革封面,忽然想起工作室里那座古老的自鳴鐘——鐘擺每一次擺動,都像是在呼應《詩篇》里“地的一切疆界是你所立的”的篤定。她翻開經卷,發現每一頁的頁邊都有祖父的批注,其中一頁寫著:“冬至日的晨光與夏至日的晚霞,都是他定的疆界;春種與秋收,都是他立的時序?!?/p>
“我外婆曾是鄉村的守望者,”蘇晝輕聲說,“她總在日晷下給我講晝夜的故事,說上帝定了白晝與黑夜,不是為了劃分,是為了讓我們在輪轉中,看見他的信實。就像這日晷,指針永遠跟著太陽走,從不會偏離。”
陸夜的眼底閃過一絲驚喜,隨即露出溫柔的笑意:“祖父的批注里,也寫過類似的話。他說1943年的冬天,教會被戰火波及,所有人都很恐慌,可他在圣誕夜看到晨光穿透烏云,突然明白‘夏天和冬天是你所定的’——苦難就像冬天,會來,卻不會永遠停留;希望就像晨光,總會在約定的時刻出現。”
晨光漸漸爬滿工作臺,落在經卷與日晷上,交織成溫暖的光影。蘇晝握著經卷,聽著陸夜講述祖父的故事,突然覺得,這場與日晷、經卷相關的相遇,是上帝的安排——讓她在修復時光的工作室里,遇見一個能看懂晝夜奧秘與造物主信實的人。
第二章時序與信實的叩問
接下來的日子里,陸夜成了“時光之墟”的???。他帶來祖父的牧會筆記,與蘇晝一起整理經卷里的批注,從《詩篇》“夏天和冬天是你所定的”,到筆記里“戰火中的晨光”,每一次探討,都讓他們對“時序”與“信實”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天,蘇晝在修復一批民國時期的農事賬簿時,發現了一張夾在里面的字條。字條是一位老農的手跡:“我種了一輩子地,見過太多旱澇災害?!对娖氛f‘地的一切疆界是你所立的’,可為什么還會有顆粒無收的年份?若上帝真定了時序,為什么不讓莊稼順順利利生長?”
“又在為古籍里的疑問煩惱?”陸夜的聲音突然響起,他手里拿著兩杯熱姜茶,將其中一杯遞給蘇晝,“剛從圖書館過來,帶了祖父收集的‘節氣與經文’手稿,你看這頁寫的‘春分播種,是他定的應許;秋分收割,是他立的恩典’。”
蘇晝接過姜茶,將字條遞給他:“你看這位老農的困惑,我也常有同感。《詩篇》說‘你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敬拜你’,可若上帝真的信實,為什么還要讓萬民經歷苦難?”
陸夜讀完字條,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田野。冬至后的田野里覆蓋著薄霜,幾棵光禿禿的果樹挺立著,像是在等待春天的召喚。“我去年在西北考察時,遇到過一位老牧民。”他的聲音帶著回憶的溫度,“他告訴我,草原的旱季與雨季,都是上帝定的時序——旱季讓草扎根更深,雨季讓草長得更茂。人類總盼著一帆風順,卻忘了,時序里的‘難’,也是恩典的一部分。”
他轉頭看向蘇晝,眼底帶著堅定的溫柔:“就像你外婆說的,日晷的指針不會跳過陰影,直接指向正午;就像《詩篇》里的‘蓋造他的圣所,好像高峰’,圣所的建造需要時間,我們的生命也需要在時序里打磨。那位老農的困惑,其實藏著答案——正因為上帝定了時序,旱澇之后才有豐收的盼望;正因為他信實,苦難之后才有恩典的顯現。他定的不是‘一帆風順’,是‘風雨后的應許’。”
蘇晝看著陸夜專注的側臉,看著他手中的“節氣與經文”手稿,心里的困惑漸漸散去。她想起老農字條里的無奈,想起經卷里“戰火中的晨光”,突然明白,“時序”不是機械的輪轉,是帶著應許的等待;“信實”不是消除苦難,是在苦難中堅守盼望——而上帝讓她遇見陸夜,就是為了讓她在叩問中,看清這份“應許”的意義。
第三章晝夜與萬民的見證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時序信實”與“萬民敬拜”的意義,蘇晝和陸夜一起策劃了一場“晝夜之約”公益展。蘇晝負責修復并展示與時間相關的文物——青銅日晷、古老自鳴鐘、農事賬簿,還將《詩篇》里“白晝屬你,黑夜也屬你”“地的一切疆界是你所立的”等句子,用書法的形式寫在宣紙上;陸夜則負責整理祖父的牧會筆記、“節氣與經文”手稿,還準備了多媒體演示,展現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觀,讓人們在文物與經文的碰撞中,感受上帝定立時序的奇妙。
開展那天,展廳里擠滿了人——有文物愛好者,有教會的弟兄姊妹,有帶著孩子的家長,還有不少從事農業、氣象工作的人。大家圍著日晷駐足,聽蘇晝講述它如何丈量時光;看著“節氣與經文”手稿沉思,聽陸夜講解時序里的應許。
一個穿著蓑衣的老農夫,站在“夏天和冬天是你所定的”書法前,紅了眼眶:“我今年七十歲了,前幾年遇到大旱,地里的莊稼全枯了,我以為這輩子都翻不了身??扇ツ甏禾煊窒铝思皶r雨,收成比往年還好。以前我總抱怨上帝不公,今天看到這些,才知道他定的時序里,從來都有盼望——冬天會來,但春天也一定會到?!?/p>
蘇晝走到他身邊,輕聲說:“我外婆常說,農夫的盼望在地里,基督徒的盼望在上帝里?!对娖氛f‘你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敬拜你’,不是因為萬民都一帆風順,是因為萬民都在時序里,見過他的信實——旱季的忍耐,雨季的感恩,都是敬拜。”
陸夜拿著祖父的牧會筆記走過來,翻開“戰火中的晨光”那一頁:“你看我祖父的記錄,七十多年前的戰火里,他們沒有糧食,沒有溫暖,卻在圣誕夜看到了晨光。上帝的信實,從來不是體現在‘沒有苦難’,是體現在‘苦難中與我們同在’。就像這時序,黑夜再長,也會迎來白晝。”
老農夫點點頭,緊緊握住筆記的邊緣,像是握住了一份久違的安心。蘇晝看著他的背影,又看了看身邊的陸夜,心里充滿了感動。她知道,這場展覽不只是為了展示文物與經文,更是為了見證一個真理——上帝定立晝夜時序,是為了讓我們在輪轉中看見他的信實;他造萬民,是為了讓萬民在經歷中,將榮耀歸給他的名。
展覽過半時,一位穿著傳統服飾的少數民族老人來到展柜前,盯著那本19世紀的《圣經》譯本久久不愿離開。她轉頭對陸夜說:“這本經卷的字跡,和我祖母留下的禱告本很像!我祖母說,當年有位牧師帶著經卷來我們部落,告訴我們‘天屬你,地也屬你’,讓我們在瘟疫中守住了盼望。沒想到今天還能看到這樣的經卷……”
陸夜握住老人的手,眼眶濕潤:“奶奶,祖父的筆記里寫過,他年輕時去過很多少數民族部落,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上帝的信實不分疆界,他的愛臨到每一個他所造的人。您祖母的禱告本,和這本經卷一樣,都是他信實的見證。”
老人的淚水落在經卷的封面上,卻帶著幸福的笑意。蘇晝看著這一幕,突然明白,“晝夜之約”從來不是局限于某時某地的約定,是跨越疆界、跨越民族的應許——上帝定了白晝與黑夜,定了夏天與冬天,也定了萬民都要在他的信實里,歸向他的榮耀。
第四章繁衍與永恒的晝夜之約
一年后的夏至,蘇晝和陸夜在“時光之墟”工作室的庭院里舉行了婚禮。庭院里擺滿了白色的鈴蘭與黃色的向日葵,象征著白晝的明亮與黑夜的溫柔;墻上掛著他們展覽時的經文書法與文物照片,日晷的指針恰好指向正午,晨光燦爛,像是上帝親手為他們預備的祝福。蘇晝穿著潔白的婚紗,手里捧著一束用白色玫瑰和滿天星組成的花束,象征著時序里的純潔與信實;陸夜穿著筆挺的淺灰色西裝,手里拿著那本修復好的《圣經》譯本和祖父的牧會筆記,經卷的扉頁上,多了一行他們共同寫下的字:“白晝黑夜輪轉,愛與信實永在?!?/p>
“蘇晝,”陸夜握著蘇晝的手,聲音溫柔而堅定,“第一次見你時,你在修復日晷,眼里的光,比正午的太陽還明亮。后來我才知道,那是你對時光的敬畏,對上帝信實的信靠?!对娖氛f‘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上帝建立天地,定立晝夜,也用愛建立了我們的相遇——在日晷的光影里,在經卷的批注中,在對時序信實的堅守里。”
他舉起經卷,讓在場的親友都能看到扉頁上的字句:“這本經卷見證了祖父的信仰,也見證了我們的愛情。上帝定立晝夜時序,是為了讓我們在輪轉中學會等待;他造萬民,是為了讓我們在相愛中傳遞恩典。我想和你一起,繼續修復時光里的見證,繼續傳揚晝夜中的信實;我們會有孩子,教他們認識日晷的奧秘,教他們讀《詩篇》的應許,教他們明白‘你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敬拜你’——人類繁衍的意義,不只是生命的延續,是讓這份對時序信實的堅守、對萬民之愛的傳遞,一代又一代,永遠傳承下去。”
蘇晝看著陸夜真摯的眼睛,淚水不自覺地流了下來。她伸出手,輕輕撫摸著經卷的皮革封面,輕聲說:“我愿意。我想和你一起,在工作室里修復每一件時光的文物,在田野里見證每一個季節的流轉,在歲月里傳遞每一句經文的應許。我們的孩子會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是在晝夜時序的見證下相遇,是在上帝信實的守護中相守;他們也會成為‘晝夜之約’的傳承者,讓‘白晝屬你,黑夜也屬你’的信實,永遠留在人間,留在每一個日出日落的時光里。”
婚后的日子里,蘇晝和陸夜依然保持著對文物修復與經文研究的熱愛。他們在工作室里開辟了一個“小小時光守護者”角落,放著縮小版的日晷、兒童版《詩篇》,還有陸夜制作的節氣卡片;每個周末,他們都會在這里舉辦“時光故事會”,教孩子們用日晷看時間,讀《詩篇》里關于晝夜的句子,告訴他們“上帝定了白晝與黑夜,不是為了讓我們害怕黑暗,是為了讓我們在黑暗中盼望晨光,在晨光中感恩他的信實”。
幾年后,他們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男孩叫陸時序,女孩叫蘇晝夜——“時序”是紀念上帝定立的季節輪轉,“晝夜”是傳承晝夜中的信實應許。小時序剛學會用日晷,就喜歡跟著陸夜在庭院里觀察太陽的軌跡,嘴里還念叨著“地的一切疆界是你所立的”;小晝夜則常常抱著蘇晝的兒童版《詩篇》,在“小小時光守護者”角落給其他小朋友讀故事,說要“讓每個小朋友都知道,黑夜不可怕,因為晨光一定會來”。
有一天,小晝夜指著《詩篇》里“蓋造他的圣所,好像高峰”的句子,對蘇晝說:“媽媽,上帝的圣所是不是像高山一樣堅固?就像爸爸說的,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他的信實都不會變?”
蘇晝抱起女兒,陸夜摟住他們,一家人站在日晷旁,望著遠處的夕陽。夏至的晚霞格外絢爛,將天空染成了溫暖的橙紅色,日晷的指針在余暉中,慢慢指向黑夜的方向。蘇晝知道,上帝定立晝夜時序,是為了讓我們在每一個日出日落中,看見他不變的信實;他賜下永恒的約,是為了讓愛與恩典,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永遠傳遞下去。而她和陸夜,會帶著這份“晝夜之約”,將對上帝信實的堅守、對萬民之愛的傳遞,交給孩子,交給更多的人,讓這份由造物主見證的永恒約定,如同晝夜輪轉般,永遠信實,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