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鏡中槐影與跨時空的茶
梧桐巷的雨總帶著股舊時光的味道。張奶奶從高雄回來后,總愛在雨天坐在老槐樹下的藤椅上,手里捧著明遠先生留下的銅鳥,看雨珠順著槐樹葉的紋路往下淌,像誰在悄悄流淚。
這天午后,雨下得格外密,阿梨幫張奶奶收拾閣樓時,在樟木箱底翻出面黃銅鏡子。鏡面蒙著層綠銹,擦干凈后,映出的影像卻讓她倒吸一口涼氣——鏡子里的槐樹下,站著個穿學生裝的姑娘,梳著兩條紅繩辮,正踮腳往樹上掛槐花串,側臉像極了年輕時的張奶奶。
“奶奶!您來看!”阿梨把鏡子舉到樓下,張奶奶剛接過,鏡子里的姑娘就轉過身,對著她笑,手里還舉著串飽滿的槐花,花瓣上的水珠在鏡中閃著光。
“是我……”張奶奶的聲音發顫,指尖撫過鏡面,鏡里的姑娘也抬起手,指尖在鏡中相觸的瞬間,一股暖意順著鏡面傳過來,帶著淡淡的槐花香。
更奇的是,鏡中的槐樹比現實里的茂盛許多,枝椏間掛著個小小的竹籃,籃子里放著個粗瓷碗,碗里的茶水冒著熱氣。姑娘端起碗,對著張奶奶比劃著“喝”的動作,鏡外的張奶奶只覺得喉嚨發渴,仿佛真能聞到茶里的清香。
“這是1954年的春天。”張奶奶突然說,“那天我在槐樹上掛槐花串,明遠就在樹下喝茶,說‘阿月掛的花串,能讓茶變甜’。”她指著鏡中姑娘的辮子,“你看,紅繩結是他幫我系的,說‘這樣風就吹不散了’。”
阿梨的鉛筆突然在口袋里發燙,根須順著鏡沿鉆進去,鏡中的景象竟開始流動——姑娘掛完花串,轉身跑向巷口,那里站著個穿中山裝的青年,手里拎著個布包,正是年輕時的明遠先生。兩人說了幾句話,明遠從包里掏出個玻璃罐,里面裝著琥珀色的液體,姑娘接過來,笑得露出兩顆小虎牙。
“是青梅酒!”張奶奶眼睛亮起來,“他第一次送我東西,說‘等你學會喝酒,咱就用這酒訂婚’。”
鏡中的畫面慢慢模糊,最后定格在兩人并肩走在槐樹下的背影,紅繩辮與中山裝的衣角輕輕碰在一起,像兩株纏繞生長的藤蔓。鏡面泛起白霧,等霧氣散去,鏡子里只剩下現實中的老槐樹和張奶奶的白發,再無其他。
“他在跟我說話呢。”張奶奶把鏡子抱在懷里,像抱著個易碎的夢,“說‘阿月,當年的茶我還溫著,就等你回來喝’。”
雨停后,阿梨在老槐樹的樹洞里找到個粗瓷碗,碗底刻著個小小的“遠”字,碗里還殘留著點褐色的茶漬,和鏡中那碗茶一模一樣。張奶奶用這碗泡了槐花茶,茶水竟真的帶著股淡淡的甜,像混了蜜。
“是他留的。”張奶奶喝著茶,眼角的皺紋里盛著光,“他總說,有些東西能穿過鏡子,穿過時光,只要心里記著,就永遠不會涼。”
阿梨看著鏡面上未干的水痕,突然明白,這面鏡子不是普通的鏡子,是時光的渡口,讓隔了半個世紀的思念能在此相遇。那些鏡中的槐花串、青梅酒、并肩的背影,都是明遠先生藏在時光里的信,等著有一天,能被張奶奶捧在手心,慢慢讀懂。
夜里,張奶奶把鏡子放在床頭,鏡面對著老槐樹的方向。月光透過窗欞照在鏡上,映出的槐影里,似乎總有兩個模糊的人影在樹下喝茶,一個梳著紅繩辮,一個穿著中山裝,低聲說著什么,像在續一段未完的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