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遠和程本直在街頭散發辯書,一邊發一邊喊冤,路人以為碰到了瘋子避之不及。
有幾個好事之徒攔住兩人,說袁崇煥通敵賣國盡人皆知,硬說蕭程二人是奸細。
程本直費盡口舌爭辯,蕭遠捺不住性子,三拳兩腳將幾個潑皮無賴打得哭爹喊娘。
一番打斗驚動了巡城司馬,無賴們見官兵到來便哭喊著告狀。也是巧了,這巡城司馬正是當日救過胡大牛的楊肇基。
楊肇基本就同情袁崇煥,看過程本直呈上的辯書心中已明白了七八分,當下吩咐了兩句不要惹是生非便要走。
幾個無賴不識相,攔住馬頭說皇上欽定的罪名怎么還能喊冤云云,嘰嘰歪歪惹惱了楊肇基,喝令軍士棍棒伺候。
可憐幾個無賴被打得皮開肉綻,圍觀百姓莫名其妙,蕭程二人則心存感激,心想總算還有明白人。
幾個無賴吃了教訓,可還是無人敢接蕭程二人手中的辯書。蕭遠正郁悶,聽到不遠處關帝廟梆子聲響,有人喊
“兵部侍郎劉之綸大人招兵”。蕭遠聽著耳熱,跟著過去瞧熱鬧,原來是庶吉士劉之綸因申甫一事遭人譏笑,氣憤不過,便自己出錢招兵買馬,準備去收復遵化。
只聽圍觀人群中有人道:“聽說這個劉大人剛被封的右侍郎,手下沒有一兵一卒,敢跟韃子較勁,活得不耐煩了。”另一人駁道:“話也不是這么說,滿朝文武無人吭聲,他一書生有這膽量,也算一條好漢。”又有人道:“管他有沒有膽,只要給錢,老子就去。”說完便去報名。
有人帶頭,事就好辦,不一會兒百多號人掛上了名。蕭遠尋思著是個打探胡大牛下落的好機會,于是也到招兵處報名。
招兵之人問了幾句,聽蕭遠說有打過仗,便將他帶到劉之綸面前。劉之綸問蕭遠在哪里當的兵,蕭遠回道在寧遠待過幾日。
又問打過什么仗,蕭遠答遵化一戰死里逃生。劉之綸聽了肅然起敬,立馬封蕭遠為副將。
蕭遠推辭道:“小人未做過官,大人高看小人了。”劉之綸苦笑道:“我這里招的都是平頭百姓,正要你這樣的來帶兵,萬勿推辭。”蕭遠和程本直回到余大成府上,遇上李南東和周虹煙打探消息回來,蕭遠把從軍的原由說了,一來打探胡大牛的下落,二來收復遵化可以替趙率教等人報仇。
李南東道:“我打聽到皇太極攻通州不下已經繞道北去,估計要經過遵化。大哥既然有此意,我和虹煙跟著去就是了。”劉之綸在京城招兵,招了幾日居然也招到了萬把人,分成八營,蕭遠帶一營,一萬人馬就地開拔往北而去。
天公不作美,連著下了兩日雨,道路泥濘濕滑,再加上寒風暴雪,軍士苦不堪言。
劉之綸召集幾個副將合議,都說風雨雪阻,不若就近入通州暫避。劉之綸派人到通州通報,誰料守軍不納,劉之綸只好親自到城下喊話:“我乃皇上親封的兵部右侍郎劉之綸是也,率兵前往收復遵化,為風雨所阻,須入城歇息,城上速開城門。”城頭守將回道:“俺們只看兵部調令,不認識什么牛侍郎馬侍郎。韃子就在左近,誰知道你們是不是韃子假扮來誆城門的?”劉之綸氣得吐血,道:“我潁州劉之綸也算世家名門出身,奉旨北伐,爾等竟然說我韃子假扮,你是何人?膽敢如此說話。”那城頭守將道:“有圣旨就拿出來,沒有就少說廢話。再敢靠近弓箭伺候。”劉之綸還想再說,城上一箭射來,胯下坐騎受驚躍起,將劉之綸掀翻在地。
左右將他扶起,齊勸道:“大人還是算了,咱們另尋他處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