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華山的路途,比來時似乎輕快了許多。不僅是因為卸下了義診的勞頓,更因每個人心頭都帶著不同的收獲與思量。那四名外門弟子雖依舊沉默寡言,但眼神中多了幾分歷練后的沉穩,偶爾看向陳實的背影時,會不自覺地流露出敬佩。
陳實騎在馬上,身體隨著馬背微微起伏。他沒有浪費這趕路的時間,大部分心神都沉浸在體內,反復嘗試并鞏固那“被動修煉”的狀態。山路崎嶇,顛簸難免,這對維持內息的穩定流轉是極大的干擾。起初,他十次嘗試,往往**次都會因身體的晃動或外界聲響而中斷。
但他很快調整策略,不再追求絕對的“靜”,而是嘗試去“適應”這種動。他將意念放得更“輕”,更“柔”,不再強行約束內息沿著固定路線運行,而是引導它如同船行于波濤之上,隨著身體的自然律動而調整,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與持續。
這是一個更為艱難的挑戰,需要對自身氣息達到近乎本能的掌控。失敗,失敗,依舊是失敗。但他心志堅毅,毫不氣餒,將每一次失敗都視為排除錯誤路徑的過程。
臨近正午,隊伍在一處山澗旁歇腳飲水。陳實靠著一棵古松坐下,閉目調息。潺潺的水聲,林間的鳥鳴,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此刻不再是干擾,反而成了他錘煉心神的背景。他嘗試將心神與這自然之聲融為一體,不拒不留。
就在這種物我兩忘的玄妙狀態下,他丹田內的那縷內息,忽然不再需要他刻意引導,自然而然地、極其緩慢卻異常穩定地,沿著《全真大道歌》第二層的路徑,開始了周天運轉!這一次,不再是短暫的瞬間,而是持續了足足十數個呼吸!直到一名弟子前來喚他用干糧,才將他從這種狀態中驚醒。
睜開眼的剎那,陳實只覺得周身舒泰,耳聰目明,連趕路的些許疲憊都一掃而空。丹田內的內息雖然總量未見明顯增長,但那種凝練、柔韌、仿佛擁有了自身生命力的感覺,卻前所未有的清晰!
成了!在動態中,在與外境融合中,找到了維持這種狀態的鑰匙!
雖然距離真正的“動中求靜、無時無刻”還相差甚遠,但這無疑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這意味著,他的“人造金手指”計劃,邁出了從理論設想走向實踐成功的最關鍵一步!
王執事在一旁默默看著陳實眼中一閃而逝的湛然神光,以及那幾乎難以察覺、卻又確實變得更加沉凝悠長的氣息,微微頷首,并未點破。有些悟道,需當事人自行體會,旁人多言無益。
休憩過后,隊伍繼續前行。陳實依舊在馬上嘗試,雖然無法再輕易進入之前那種與自然相合的長久狀態,但內息自行運轉的“慣性”明顯增強了,維持的時間也從最初的一兩息,漸漸延長到三四息,乃至更多。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終能將這種狀態化為呼吸般的本能。
傍晚時分,華山巍峨的山門已在望。熟悉的云霧繚繞,熟悉的松濤陣陣,卻讓陳實生出一種恍如隔世之感。短短數日下山經歷,所見所聞,所學所悟,遠比在山上埋頭苦修數月更為深刻。
就在他們即將踏入山門之時,一名值守的弟子快步迎上,對王執事低聲道:“王師叔,掌門吩咐,您回來后,請即刻前往正氣堂。”
王執事神色不變,微微頷首,隨即對陳實等人道:“你們先回各自崗位,將此次下山所見所聞,自行梳理總結。陳實,你明日來藥堂見我。”
“是。”眾人齊聲應道。
陳實回到藥堂旁那間熟悉的小屋,推開窗,望著窗外在暮色中更顯蒼勁的峰巒,心中一片寧靜,卻又暗流涌動。他知道,返回華山并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醫術的精進,武道的突破,以及那已然窺見的、更為廣闊的江湖與未來,都等待著他去探索和面對。他輕輕摩挲著懷中那枚溫潤的培元固本丹空瓶,以及威遠鏢局那枚冰涼鐵牌,眼神愈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