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華山的第二日,陳實依言前往藥堂見王執事。
藥堂內依舊彌漫著熟悉的草藥香氣,但氣氛似乎與往日有些不同。王執事沒有像往常一樣考教他醫術或詢問下山瑣事,而是將他引至內間,神色略顯凝重。
“你此次下山,表現頗佳。”王執事開門見山,“臨危不亂,思路奇正相合,于醫道武學皆有進益,更難得的是心性沉穩,未曾因虛名而迷失。吳長老與掌門,均已知曉。”
陳實心中一凜,躬身道:“皆是王師與門派栽培,弟子不敢居功。”
“有功便是有功。”王執事擺擺手,“經此一事,派內對你亦多有關注。按慣例,外派執役人員立下功勞,或可酌情考量,納入門墻。”
納入門墻!這意味著從“執役人員”變為有正式師承、名錄在冊的外門弟子!是身份上的一個巨大飛躍!陳實呼吸不由得微微一促。這無疑是他渴望的,能獲得更正統的傳承和更穩固的地位。
然而,王執事話鋒一轉:“然則,你之來歷,終究存疑。雖吳長老與我皆信你心性,但派規森嚴,尤其近年……江湖頗不平靜,掌門行事,更為謹慎。”
陳實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關竅。他的價值已經展現,但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尤其是在這個敏感時期。
“弟子明白。”陳實沉聲道,“能得門派收容,傳藝授業,弟子已感激不盡。名分之事,不敢強求,唯愿盡心竭力,不負師恩。”
王執事看著他寵辱不驚的樣子,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你能如此想,甚好。掌門之意,是再觀察一段時日。同時,亦有一事,需你出力。”
“請王師吩咐。”
“你于外傷處理,別有專長,尤重清創防染之道。掌門之意,希望你能將此法整理歸納,形成一套可授之于眾弟子,尤其是常需下山行走、易受傷患的內外門弟子的規程。若能行之有效,于提升我派弟子生存之機大有裨益,此功,不亞于救治千百鄉民。”王執事緩緩道,“此事若成,你入外門之事,便水到渠成。屆時,或可傳你《華山劍法》筑基篇,乃至更高深的內功心法。”
任務與獎勵都無比清晰!?整理外傷處理規范,這是將他現代護理知識與華山派實際需求結合的絕佳機會!一旦成功,不僅能提升門派整體實力,也能徹底奠定他在華山派的根基!
“弟子定當竭盡全力,整理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規程!”陳實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
“嗯。”王執事點頭,“此事不急在一時,需你細細推敲,結合派中常備藥材與弟子實際情況。你可先在藥堂內,挑選幾名機靈學徒,試行傳授,查漏補缺。”
“是。”
從藥堂出來,陳實心中充滿了干勁。他有了明確的目標,看到了清晰的晉升路徑。他不再是一個游離于邊緣的“異鄉人”,而是真正開始為這個門派貢獻力量,并以此換取安身立命之本和向上的階梯。
他回到小屋,沒有立刻開始編寫規程,而是先盤膝坐下,繼續那“被動修煉”的功課。如今,他已能較為輕易地在靜坐時進入那種內息自行緩慢運轉的狀態,雖然一旦起身活動,仍會中斷,但維持的時間和對心神的消耗已大大減少。
修煉完畢,他鋪開紙張,開始構思外傷處理規程的框架。他首先回顧了下山所見的各種創傷類型,結合華山派弟子可能遇到的戰斗損傷(刀劍傷、拳腳傷、跌落傷等)和日常勞損,開始分門別類,思考對應的處理原則、步驟、以及可用的藥物。
寫著寫著,他忽然停筆。他發現,自己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心神自然而然分為兩層:一層在專注地分析、歸納、書寫;另一層,那“背景程序”般的內息流轉,竟未曾中斷,依舊在悄無聲息地進行著!
雖然運轉的速度極其緩慢,幾乎微不可察,但這確確實實是第一次,在他進行需要一定專注力的腦力勞動時,維持住了這種狀態!
“動中求靜”……原來并非僅指身體動作,亦包括心神之用!
這個發現讓他欣喜若狂!這意味著他的“人造金手指”適用范圍大大拓寬!只要不是極度耗費心神的任務,他都可以嘗試維持這種低消耗的“被動修煉”狀態,積少成多,效果將遠超單純的打坐!
他按捺住激動,繼續伏案工作,同時細心體會并努力維持著那種玄妙的狀態。
數日后,陳實正在藥堂指導兩名學徒辨認用于止血的白及與三七,并講解不同情況下的選用原則時,一名傳功閣的弟子尋了過來。
“陳師兄,”那弟子客氣地拱手,“趙師叔請您往傳功閣一趟。”
陳實心中微動,安頓好學徒,便隨之前往。他知道,趙志庚執事找他,多半與武學修煉相關。
果然,在傳功閣那間熟悉的偏殿內,趙執事見面便直接考教他的內功進度。當陳實演示內息運轉時,趙執事古板的臉上再次露出了訝異之色。
“不過旬月未見,你之內息……竟已如此凝練綿長?運轉之間,圓融自如,隱隱已觸及‘通絡’之境的瓶頸!”趙執事目光如電,仔細打量著陳實,“看來下山歷練,于你確是裨益良多。你可是已開始嘗試‘意守丹田,氣隨念走’之外的功夫?”
陳實知道瞞不過這位專司傳功的執事,便謹慎地答道:“回趙師叔,弟子近日確有些許體悟,嘗試在行立坐臥間,亦能保持內息若有若無之流轉,不敢或忘修煉之本。”
趙執事聞言,眼中精光一閃,緩緩點頭:“好一個‘不敢或忘修煉之本’!想不到你竟能自行摸到‘行走坐臥,不離這個’的門檻!雖僅是初窺,然方向無誤!看來王師弟所言不虛,你之心性與悟性,確是可造之材。”
他沉吟片刻,道:“《全真大道歌》第二層,你根基已固,突破在即。待你真正貫通十二正經,內息得以小周天循環時,便可來傳功閣,參閱‘抱元步’的基礎身法。此步法看似簡單,卻內含我華山派‘以動養靜,以形凝氣’之筑基精要,正合你如今所悟之道。”
“抱元步”!
又一個明確指向“動中求靜”的具體功法!陳實強壓心中激動,深深一揖:“謝師叔指點!弟子定當勤修不輟,早日達到要求!”
帶著傳功閣的新目標,陳實回到藥堂,感覺前路愈發清晰。醫術與武道,兩條路徑相輔相成,都指向更光明的未來。
然而,就在他潛心于規程編寫與武學修煉之時,一股暗流,已然在華山悄然涌動。數日后,一則從山下傳來的消息,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派中弟子間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波瀾:
嵩山派掌門左冷禪,已正式發出英雄帖,邀集五岳劍派同門,于三個月后齊聚嵩山,商議‘五岳并派’之大事!
消息傳來,華山派上下的氣氛,頓時為之一變。陳實即使身處藥堂,也能感覺到那種無形的緊張感在彌漫。岳不群掌門依舊每日在正氣堂處理事務,神色溫和平靜,但往來弟子臉上的笑容似乎少了幾分,多了些凝重。連王執事翻閱醫書時,也偶爾會望著窗外出神。
山雨欲來風滿樓。
陳實知道,這席卷整個江湖的風暴,終于要波及到他所處的這片看似安寧的華山了。他的安穩修煉日子,恐怕即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