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深秋的涼意已浸透海市理工大學的校園。知曉哥站在宿舍陽臺上,手中緊緊攥著剛收到的學生會競選結果通知——他又一次落選了。這是大二開學以來的第三次挫敗。樓下的銀杏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嘲諷他的執著與“不識時務”。
“知曉哥,別往心里去,學生會那地方,有時候看的不是能力。”室友王磊推門進來,遞過一瓶冰鎮可樂。
知曉哥報以苦笑。他這個“知曉哥”的外號,正是源于他凡事總要辯個明白、求個是非分明的倔脾氣。上學期,他因食堂菜價問題,獨自撰寫了三頁詳實的投訴信直呈后勤處,結果菜價分文未降,他反倒成了后勤老師眼中著名的“刺頭”。
“我不是難過,”他擰開可樂,氣泡噴濺一手,“我只是不明白,為什么認真想做事的人,反而沒有機會。”
“你呀,就是太較真。”王磊搖頭,“上周班會上,你當眾指出班長劉明統計的班級活動經費有誤,讓他下不來臺,現在全班都知道班長算錯錢了。”
“可那確實錯了啊!三百多塊錢對不上,我能裝作看不見嗎?”
“沒人說你不能指出錯誤,但方法能不能委婉點?”王磊拍拍他的肩,“算了,不說這個。晚上系里有辯論賽選拔,你去不去?”
“去!”知曉哥眼中閃過一絲倔強,“這次辯題是‘現代社會更需要直言不諱還是謹言慎行’,我可太有話要說了。”
一、邂逅《糊涂學》
下午在圖書館兼職整理書架時,一本破舊不堪的《糊涂學》從哲學區的頂層滑落,險些砸中他的頭頂。他撿起書,泛黃的扉頁上,一行褪色的鋼筆字映入眼簾:“人生難得糊涂,貴在糊涂,樂在糊涂,成在糊涂。”
他鬼使神差地翻開書頁,目光被其中深刻的論述牢牢抓住:
“不糊涂則難以在紛繁之世中保持寧靜之心,
不糊涂則難以在蕓蕓眾生中保持超群脫凡之態,
不糊涂則難以避明槍暗箭之傷害,
不糊涂則難以嘗人生之真快樂,
不糊涂則難以成人生真正之大業。
“糊涂雖難,但非不能。你等欲功成名就,還必須:吃天下人所不能吃之苦,受天下人所不能受之氣,忍天下人所不能忍之事,吃苦而不謂苦,受氣而不為怨,百忍而不動容,這樣方能成天下人所不能成之功,立天下人所不能立之業。”
兩小時倏忽而過,閉館鈴聲響起,他才如夢初醒。回宿舍的路上,書中那句“大智若愚,若愚非愚,非愚若愚,大功成焉!”反復在他腦海中回響。回想自己過往處處較真、事事爭鋒的行為,一陣羞愧感涌上心頭。
二、初試“糊涂”智慧
宿舍里,另外兩位室友陳鑫和李陽正為游戲攻略爭論。見他回來,兩人瞬間噤聲——上月他們因深夜游戲喧嘩吵醒知曉哥,雙方大吵一架后,關系至今僵持。
若在以往,知曉哥必會冷臉相對,徑直洗漱。但此刻,他想起了《糊涂學》中的“以忍為上”。他深吸一口氣,主動打破僵局:“你們在打《幻塔》的新副本?聽說最終BOSS很難。”
陳鑫和李陽驚訝地對視一眼。“是啊,卡在最后一關了。”陳鑫遲疑地回應。
“我前幾天看攻略,好像說需要用冰屬性角色破盾,你們試試?”他放下書包,語氣輕松得仿佛從未有過齟齬。
短暫的沉默后,李陽笑了起來:“知曉哥你也玩游戲?快來幫我們看看陣容!”
那晚,他第一次和室友們并肩熬夜“推副本”。雖然次日課堂哈欠連天,但他覺得值得——“以忍為上”這四個字,讓他收獲了比“正確”更寶貴的關系緩和。
辯論賽選拔當天,他提前到場,看見班長劉明正與學生會干部交談,對方見他進來,神色略顯尷尬。
“劉明,”知曉哥主動走上前,“上次班會的事,我態度不好。其實你一直很負責,那種小疏忽誰都難免。”
劉明愣了一下,隨即露出釋然的笑容:“我也有責任,應該更仔細些。今天辯論加油!”
這“寬容為懷”的效果之好,出乎意料。辯論社社長周倩走過來:“路知曉?你的初選論文邏輯很棒,但實戰要靈活,切忌固執己見。”
三、辯論場上的“假癡不癲”
比賽開始,知曉哥持方為“現代社會更需要直言不諱”。對方一辯、學生會副**馬強,開場便語帶機鋒:“直言不諱?就像某些同學四處挑刺,把校園氛圍搞得烏煙瘴氣嗎?”矛頭直指知曉哥前科。
觀眾席傳來竊笑。知曉哥血往上涌,幾乎要立刻反駁,但手觸到口袋里《糊涂學》的復印筆記,“假癡不癲”四字浮現心間。
輪到他發言時,他微笑著起身:“對方辯友的例子很有趣。的確,未經雕琢的直言有時會帶來傷害,如同未經打磨的鉆石也會劃傷手指。”他略作停頓,“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要學習如何‘直言’——非是消滅直言,而是讓直言更具智慧、更富建設性。”
臺下響起贊許的掌聲。馬強一時語塞。
自由辯論時,對方二辯一位女生突然發難:“就像路知曉同學上次投訴食堂,除了給后勤老師添麻煩,可有什么實際成效?”
全場目光聚焦于他。此刻,他想起“匿壯顯弱”的策略,故意露出些許窘態:“感謝對方同學提及此事。的確,我最初的投訴方式非常不成熟。”他話鋒一轉,“但正是那次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溝通——實際上,上周我已與后勤老師深入交流,他們承諾下學期將引入更多平價菜品選項。”
此番轉折引發全場低議。連評委席上的輔導員林老師也驚訝抬頭——無人知曉他竟已默默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最終,知曉哥所在團隊以明顯優勢勝出。宣布結果時,馬強臉色鐵青地提前退場。周倩社長走過來緊握他的手:“精彩!尤其是最后的回應,堪稱絕地反擊。”
賽后,林老師特意留下他:“你最近成熟了很多。下個月系里有個重要的校企合作項目需要學生代表,我推薦了你。”
四、領悟與升華
走在回宿舍的夜路上,他給家里打了電話。
“媽,我好像學會了一門很重要的功課。”他對著話筒說,“不是所有事情都必須爭個黑白分明,有時候,‘糊涂’一點,反而更好。”
“喲?我們家‘知曉哥’終于開竅了?”母親在電話那頭笑起來,“你爸常說,做人要‘外圓內方’,原則放在心里,方法要靈活應變。”
掛斷電話,他想起《糊涂學》中的精髓:“糊涂不是目的,成事才是根本。”他豁然開朗,自己并未放棄內心原則,只是學會了更圓融、更有效的實現方式。
宿舍樓下,遇見正要宵夜的劉明和王磊。“知曉哥!”王磊遠遠招呼,“陳鑫他們說打完這局就去吃火鍋,一起啊!”
“好,等我放書包!”他小跑著跟上。秋夜的風帶著桂花甜香,拂過臉頰。他回味著辯論賽的勝利、林老師的賞識、與室友重修舊好的溫暖——這一切轉變,竟都始于那本偶然墜落的《糊涂學》。
在接下來的大學時光里,知曉哥將《糊涂學》的核心內容認真抄錄下來,反復誦讀、思考,直至爛熟于心。這本書深刻影響了他的性格塑造與處事策略,在他此后紛繁復雜的人生旅程中,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行為指引與智慧支撐。
正所謂:《讀〈糊涂學〉有懷》
人生難得是糊涂,大智藏愚境界殊。
忍字心頭消塊壘,寬容眼底化江湖。
假癡可避鋒芒險,顯弱能贏友誼濡。
莫道圓滑失本性,外圓內正方為謨。
這段經歷,是知曉哥從青澀莽撞走向成熟睿智的關鍵轉折。他領悟到,真正的智慧,并非一味地鋒芒畢露,而是在堅守內心方正品性的同時,懂得運用圓融和諧的方法來處事待人。《糊涂學》賦予他的,不是世故與妥協,而是一種更為高明、更有效率的堅持。這份“外圓內方”的處世哲學,將如同他之前汲取的《增廣賢文》一樣,融入血脈,成為他未來面對世界、實現理想的重要鎧甲與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