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挖掘出了墨言可能涉及的往日糾葛,但法律講求的是證據。十五年前的火災已被定性為意外,沒有新的證據能夠翻案。林晚殺害墨言的證據鏈是清晰和完整的,往日的秘密或許解釋了動機的復雜性,但并不能改變她故意殺人的事實。
然而,秦放心中還有一個疑惑未能完全解開——關于那幅畫,《沉默的證人》。
畫中人是白小蕓,但眼神表達的卻是墨言死前的恐懼。林晚是如何確保墨言在死亡瞬間,能將那特定的恐懼“投射”到畫布上的?僅僅是致幻劑和恐嚇就能做到如此精準嗎?這聽起來還是有些玄乎。
他再次仔細研究畫室的平面圖和技術隊拍攝的現場照片。畫架的位置、死者倒下的位置、隱藏空間的角度……
他的目光停留在畫架后方,那一整面墻上。那面墻被做成了巨大的儲物格,擺放著墨言各個時期的作品、藝術書籍和一些收藏品。在現場照片中,這些物品的擺放似乎……有些微妙的不協調感?
他放大照片,仔細觀察。大部分格子里都擺放著物品,但有幾個格子是空的。其中,位于畫架正后方、視線水平位置的一個格子,格外引起他的注意。那個格子內部似乎特別干凈,與其他格子積有薄灰的情況不同。
他立刻帶人再次返回畫室進行復查。
站在那面儲物墻前,秦放盯著那個異常干凈的格子。他伸手進去,四壁摸索,敲打。當他的手指觸碰到格子內側背板的一個微小凸起時,他輕輕一按。
“咔噠”一聲輕響。
那個格子的底板,竟然向內翻轉,露出了后面一個隱藏的夾層!夾層里,固定著一面角度經過精心調整的小鏡子!
鏡子的反射角度,正好能將站在畫架前的人的背影,以及……畫布上的畫面,同時納入其中!
秦放瞬間明白了!
這不是林晚計劃的一部分!這是墨言自己的習慣!
作為一個追求完美的畫家,墨言在作畫時,會通過這面隱藏的鏡子,隨時觀察畫布的整體效果和自己在畫面中的“存在感”,以便調整構圖和光影。這是一種很多畫家都會使用的技巧,只是墨言將其隱藏了起來。
而在昨天下午,當林晚從背后用刺激劑和鬼臉恐嚇他時,墨言驚駭回頭的一瞬間,他的目光很可能無意中掃過了這面鏡子!
在鏡子里,他不僅看到了身后隱藏空間縫隙中那張猙獰的鬼臉(被LSD放大扭曲),同時,也看到了面前畫布上,那幅尚未完成的、眼神還空白的肖像!
極致的恐懼,瀕死的幻覺,與畫布上等待填充的眼神,在鏡子的反射中,瞬間疊加在了一起!
在這種精神與視覺的混亂沖擊下,他潛意識里將所見的恐怖景象,“灌注”到了畫中人的眼中。這不是什么超自然的投射,而是在特定環境、特定心理和生理狀態下,一個巧合造成的、極其罕見卻又符合邏輯的結果!
這個隱藏的“第七個房間”(鏡子夾層),解開了最后一個謎團。它讓墨言死亡瞬間的恐懼,以這種匪夷所思的方式,被記錄了下來,成為了指證兇手的“沉默證人”。
秦放將這個發現告知了秦曉曉。
“所以,是巧合,也是必然。”秦曉曉在電話那頭感嘆,“墨言自己設置的反光鏡,成了記錄他死亡真相的最后一塊拼圖。如果沒有這面鏡子,畫中人的眼神可能不會如此具體和傳神,林晚的罪行或許還能多一層迷霧?!?/p>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鼻胤耪f道,“無論是精心的策劃,還是偶然的巧合,最終都指向了真相。”
所有的謎團都已解開。從密室的機械詭計,到致幻劑與物理刺激的結合,從扭曲的殺人動機,到跨越十五年的心理陰影,再到這最后一面鏡子帶來的戲劇性轉折……《沉默的證人之畫》案,終于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