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雄師長一行人來得快,去得也快,如同卷過走廊的一陣剛風,留下的,卻是足以撼動人心的力量與溫度。
當那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消失在走廊盡頭,林國棟和王淑芬依舊久久地站在原地,未能從剛才那番鄭重其事的對話中完全回過神來。
林國棟腦海里,反復回響著周師長那句“我們,是林楓的家人”,以及自己最后那句發自肺腑的“你們……還給了我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他一生都在商場中追逐著成功與財富,習慣了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一切的價值。他曾以為,自己送給兒子的是一條通往安逸生活的康莊大道,卻被兒子視若敝屣;他曾以為,部隊生活是懲罰與磨礪,卻沒想到,那里給予兒子的,是一種他傾盡財富也買不來的、名為“榮譽”與“信仰”的東西。
這種東西,無形,卻重逾山岳。
這種東西,無價,卻光芒萬丈。
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理解了“軍人”這兩個字背后所承載的重量。那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精神的歸屬,一個榮譽的集體。在這個集體里,每一個成員的榮辱,都與集體緊密相連。兒子用生命捍衛了這份榮譽,而這個集體,也正以雷霆萬鈞之勢,回報他應得的榮光。
“國棟,”王淑芬輕輕地靠在他的肩上,聲音里帶著一絲如夢似幻的恍惚,“我剛才……不是在做夢吧?那位師長說……要給楓兒請功?是……是軍功?”
“嗯。”林國棟攬住妻子的肩膀,手掌能清晰地感覺到她身體的顫抖,他自己的聲音也同樣不穩,“是二等功。周師長說,完全符合標準。”
二等功。
這三個字,對于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是如此的陌生,又是如此的神圣。它不像商業獎項那樣可以公關運作,也不像財富榜單那樣可以用數字堆砌。它是和平年代里,一個軍人所能獲得的、最接近戰火洗禮的至高榮譽之一。它代表著奉獻,代表著犧牲,代表著在關鍵時刻,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
王淑芬的眼淚,再次無聲地滑落。但這一次,淚水中浸泡的,不再僅僅是心痛與悲傷,更多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滾燙的驕傲與自豪。她的兒子,那個曾經讓她操碎了心、讓她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的兒子,如今,卻即將擁有一份足以光耀門楣、讓整個家族都為之肅然起敬的功勛。
這份榮譽,洗刷了過去所有的不堪,也撫平了她心中多年的積怨與失望。
就在他們沉浸在這種復雜而激動的情緒中時,他們并不知道,一場圍繞著“英雄林楓”的、高效到堪稱恐怖的軍事機器,已經全面開動。
距離京海市數百公里外的“猛虎師”師部作戰指揮中心,氣氛嚴肅而緊張。
剛剛通過視頻連線,向集團軍首長匯報完情況的周振雄,臉色凝重地掛斷了通訊。他身后的政治部陳主任,則拿著一份剛剛打印出來的、還帶著溫度的文件,快步走了過來。
“師長,集團軍政委的指示下來了。”
周振雄接過文件,目光如電,迅速掃過。
文件內容言簡意賅,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力度。
一、特事特辦,簡化流程。林楓同志的立功材料,由師政治部直接起草,集團軍政治部全程指導,繞過逐級上報的常規程序,務必在二十四小時內,完成所有審核,將請功報告呈報軍區。
二、輿論引導,主動出擊。由集團軍宣傳處牽頭,師宣傳科配合,立即與中央級軍事媒體對接,主動、正面、詳實地報道林楓同志的英雄事跡。要將宣傳的重點,從“見義勇為的市民”,轉移到“休假在家的革命軍人”,要讓全社會都看到,我們的人民子弟兵,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黨和人民最忠誠的衛士。
三、全力保障,不惜代價。成立醫療保障專項小組,由集團軍后勤部牽頭,協調軍區總醫院乃至全國最頂級的燒傷科專家,隨時準備進行遠程會診或轉院治療。一切費用,由軍隊承擔。
“命令,政治部宣傳科、保衛科,立刻派專人趕赴京海市。宣傳科負責收集整理所有與林楓同志救人事跡相關的影像資料、媒體報道、目擊者證詞;保衛科負責核實林楓同志入伍以來的全部表現,確保所有材料真實、可靠、無懈可擊!”周振雄放下文件,聲音斬釘截鐵。
“是!”陳主任一個立正,轉身便去傳達命令。
“命令,師醫院成立專家小組,即刻與京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聯系,實時跟進林楓同志的病情發展,每日三次向我匯報!”
“是!”一旁的作訓參謀立刻記錄。
一道道命令,從這間指揮中心發出,如同一條條精準的指令流,驅動著龐大的軍事體系,圍繞著一個普通士兵的榮譽與安危,高速運轉起來。
這就是華夏軍隊的反應速度。在戰爭時期,這種速度意味著搶占先機,意味著勝利。而在和平年代,這種速度,則意味著對英雄最迅速、最堅決的捍衛與褒獎。
效率,高得驚人。
僅僅過去了不到十八個小時。
第二天下午,當林國棟和王淑芬依舊守在監護室外時,師政治部的陳主任,再次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身后跟著兩名手捧著攝像機和照相機的宣傳干事。他的神情,比昨日更加肅穆,眼中,甚至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激動。
“林先生,王女士,打擾了。”陳主任走到他們面前,先是關切地詢問了一下林楓的最新情況,得知依舊平穩后,他點了點頭,然后從隨身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用紅色封皮包裹的、裝裱得極其鄭重的文件。
他雙手捧著那份文件,遞到了林國棟的面前。
“林先生,這是剛剛從東部戰區陸軍司令部,通過加密通道傳真過來的,由集團軍軍長、政委聯合簽發的《關于給林楓同志記個人二等功的通令》紅頭文件影印件。原件,正在送來的路上。”
林國棟的呼吸,猛地一滯。
他的目光,死死地落在了那份文件上。鮮紅的封皮,燙金的國徽,以及那一行醒目的“嘉獎通令”,每一個細節,都散發著一種神圣而威嚴的氣息,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的手,微微顫抖著,伸了出去。那雙簽署過無數份價值連城的商業合同的手,在觸碰到這份薄薄的文件時,卻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沉甸甸的重量。
他緩緩地,打開了封皮。
白色的紙張上,是印刷得工工整整的宋體字。
最上方,是鮮紅的“夏國人民解放軍XX集團軍”字樣。
正文內容,莊重而有力:
“通令:我部‘猛虎師’偵查一連三班林楓,于X年X月X日探親休假期間,途經京海市藍灣國際小區突發重大火災現場。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該同志置個人安危于度外,不畏艱險,孤身沖入火場,從十八層高樓中成功救出一名被困兒童,自身遭受重度燒傷……”
“林楓同志在關鍵時刻,展現了一名革命軍人臨危不懼、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發揚了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其英勇事跡,影響廣泛,感人至深,為我軍贏得了崇高榮譽……”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激勵廣大官兵,根據《夏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相關規定,經集團軍黨委研究決定,給林楓同志記個人二等功一次。”
“此令。”
落款,是集團軍軍長和政委的名字,以及兩枚鮮紅的、帶著鋼印的印章。
每一個字,都像是一顆子彈,精準地,射入林國棟和王淑芬的心臟。但那不是疼痛,而是一種激蕩的、足以讓他們靈魂都為之戰栗的震撼與共鳴。
白紙,黑字,紅章。
它將兒子那場驚心動魄的、九死一生的壯舉,用最莊嚴、最正式的方式,永遠地,鐫刻了下來。
這不是口頭的承諾,不是媒體的贊譽,而是來自夏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規格的官方認證!
“啪嗒。”
一滴滾燙的淚水,從王淑芬的眼角滴落,砸在了文件的透明保護膜上,暈開一小片水花。她伸出顫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文件上“林楓”那兩個字,仿佛在撫摸著兒子的臉頰。
她的兒子,不再僅僅是她的兒子。
他是英雄。
是被軍隊蓋章認證的、真正的英雄!
林國棟緊緊地抿著嘴唇,努力地控制著自己翻涌的情緒,但那通紅的眼眶和劇烈起伏的胸膛,卻早已出賣了他。他小心翼翼地,將文件合上,緊緊地,抱在懷里,仿佛抱著一件稀世珍寶。
“陳主任,”他抬起頭,聲音嘶啞得不成樣子,“我……我代表我們全家,代表林楓……謝謝部隊,謝謝首長們……”
陳主任莊重地搖了搖頭:“林先生,您言重了。這不是部隊對他的恩賜,而是他用生命和鮮血,為自己贏得的榮譽。我們,只是在為英雄加冕。他,實至名歸!”
說著,他側過身,對身后的宣傳干事點了點頭。
“咔嚓!咔嚓!”
閃光燈亮起,將這歷史性的一幕,定格成了永恒。
一位滿臉淚痕的母親,一位強忍激動的父親,共同捧著那份代表著至高榮譽的紅色通令,他們的身后,是重癥監護室內,那個仍在與傷痛搏斗的、年輕的英雄。
這張照片,連同那份措辭嚴謹、情感飽滿的嘉獎通令,在當天下午,便通過新華社、解放軍報、央視軍事頻道等一系列最具權威性的官方媒體平臺,向全社會公開發布。
一時間,輿論的海洋,再次被引爆。
如果說,之前的網絡熱議,還夾雜著對英雄身份的猜測與好奇。那么此刻,當官方的通報,如同一枚定海神針般落下時,所有的情緒,都匯聚成了一股更加純粹、更加磅礴的敬意洪流。
《休假士兵林楓,火海救人榮立二等功!》
《英雄身份確認!“烈火中的托舉”來自人民子弟兵!》
《特事特辦,火線立功!軍隊絕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一個個醒目的標題,迅速占領了所有新聞客戶端的頭條。
“二等功!我的天!和平年代的二等功啊!這分量太重了!”
“我就說嘛!這股子悍不畏死的勁兒,絕對是咱當兵的人!”
“‘實至名歸’這四個字,用在他身上,我心服口服!向英雄致敬!向我**人致敬!”
網絡上,贊譽如潮。
而醫院的走廊里,林國棟夫婦捧著那份紅色的通令,久久無言。
這份功勛,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鄭重,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兒子,已經真正地,屬于了那個更加偉大的集體。
他,是國家的利刃。
他,是人民的英雄。
而他們,是英雄的父母。
這份認知,讓他們心中的驕傲,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他們看著監護室內那個沉睡的身影,眼神中,再無一絲一毫的陰霾,只剩下無盡的溫柔、自豪與期待。
期待著,他們的英雄,能夠早日醒來,親手,接過那枚用生命換來的、閃亮的軍功章。